醫學系日常:一國兩制的共筆


 共筆,醫學生賴以維生的重要制度,淵遠流長,拯救無數醫學生免於熬夜苦讀原文書的痛苦,指引醫學系學子知識精華的所在。那製作一份共筆又是什麼樣子呢?

共筆真的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它說明了為什麼人類是人類,猩猩是猩猩,人類在生活中學習,並將經驗傳承,猩猩在生活中學習,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猩猩過世,經驗也就隨風消逝了。

這樣大概是半學期份量的共筆吧

共筆的歷史就我所知起始於民國68年的台大,當時四年級的醫學生有一門課占的學分很重,不小心被當掉就會被退學,所以班上成績比較好的同學就決定共同製作筆記來拯救那些學習狀況不好的同學。慢慢的,這個制度就慢慢擴及到不同學校、不同的科目,成為醫學系生活很重要的一部份。

以上資訊無證據可考,純粹為學長姐口耳相傳,請保持懷疑的態度哦。

每個醫學系的共筆的概念略有不同,但核心的概念就是整理老師上課所教的內容(通常是PPT),將知識梳理的容易理解一些。

具體來說,要做共筆的同學是組員,他們要養好精神準時去上課,並專心記下老師的一字一句,特別是當老師說"這一點很重要"、"這一點會考哦",這種時候一定要記下來並編入共筆中。

回家後,照著既定的格式,組員們會參考學長姐的共筆並依據老師的上課講義與口述內容進行修改、加強,最後將檔案交給組長。

組長將檔案排版,大致審一下稿,加梗圖後就會將確認過檔案往上送給學藝股長。

學藝股長是這整個系統最重要的一環,他們會很認真地看過共筆,挑出錯誤,補充內容,並將檔案送印或公布。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有個職位特別涼?

不管你怎麼想,我是覺得組長看起來很涼,外加剛升大一也沒做過共筆,想說觀望一下大家的怎麼做共筆,就在填志願時選了組長。

這真的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我以為大家都約定好格式,檔案的整併會是幾次複製貼上就能解決的事情,接著就只要好好審稿就能交差,結果大家交上來的檔案格式都略有不同,有的人標號後的第一個字空了兩格,有人空了三格;有的人標號(1),有的人標號(1.),還有人標號(1).,這些問題現在已經是高年級的自己還有能力處理,但對那時大一的我真的是無解,問其他組長其他組長也束手無策,於是就要打掉重來。

你一定很好奇,幹嘛不退件就好了?

我也想啊,但是我也不確定誰是錯的啊XDD。

天啊,一中各表都沒像格式表這麼多種的。

每一行字自己都要從原檔複製到新的檔案用純文字貼上,這樣一弄,常常好幾個小時就過去了,真的到要審稿時精力也差不多耗盡了。

勉強讓我維持精力的就是找梗圖了。這也算是共筆文化的一部份,排版時總是會有一些多餘的空間,這時組長就要找一點梗圖來填滿這些空間。

大一的我不知道是想表示自己很有格調還是吃飽太閒,做哪一科共筆就要找跟哪一科相關的梗圖,到了大三大四,就沒那麼有閒情雅致了。

這種情況也是有的,沒有梗圖也算是很有梗吧

總之,這個做共筆的疲憊循環就這樣重複了四五次,到了寒假,又有重新填志願的機會了。

沒錯,我選了組長,二年級上學期也是選組長,整整當了三個學期的組長。

真的是人傻沒藥醫啊。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