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系的PBL是什麼?
大家習慣的上課方式十之八九是老師上課,學生聽課,但在醫學系有一門很特別的課叫PBL。在這門課,雖然沒到完全暢所欲言的程度,但卻是難得可以在課堂上抒發己見的一門課。
重點整理
PBL是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簡寫,中文翻譯是「問題導向學習」,在70年代始於加拿大,在醫療知識爆炸的現代,比起教授學生所有知識,不如教給學生學習的能力。理論上來說,流程要經歷問題的發展、問題的起始與探索、以及問題的解決。
PBL簡介
概述
PBL跟SBL一點關係都沒有,SBL是籃球,PBL是一種上課、學習的方式。PBL是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簡寫,中文翻譯是「問題導向學習」,顧名思義是由一個問題或是情境出發,藉由討論這個問題、分享所知、回家查詢相關資料得到關於問題的解答後,和大家分享、討論,最後讓大家都得到一個關於問題的解答或是認知。
如果想看真實的PBL長什麼樣子可以看這一篇:醫學系日常:PBL(請等我把他生出來QAQ)。
歷史
1969年的秋天, McMaster University開始了一個實驗性的教育方式,這套方式也就是後來許多醫學生都會參與的PBL。
McMaster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
這一種創新的學習方式在當時是由五位對於自身醫學教育經驗有改進想法,有志於做出改變的醫生所推動的。雖說是創新的學習方式,但許多背後的核心宗旨並不是原創,真正原創的是PBL這個模式。
PBL的誕生並不完全是一個獨立事件,它或多或少受到了那時北美的社會風氣影響。那是一個屬於嬉皮(Hippies)的年代,反對傳統權威的氣氛於社會蔓延,這一篇研究(五十年後:回顧McMaster大學首創的PBL計畫)的作者認為PBL的創造者不可能完全不受當時的社會氣氛影響。
更甚者,那時的醫學教育界有意願改變、有大量的金錢、有眾多的學生來進行醫學教育的實驗,這些因素都讓PBL能有機會出現、被實行。
Dr.John Evans,PBL的其中一位推動者 |
早年的PBL課程並不像今日的PBL近乎完全遵照一套規則進行,而是擁有極大的彈性。那時許多的細節是由課程的主要負責人自行設計。我們今日所習以為常的規則許多都是由當初McMaster University那邊的經驗作為契機衍伸而成。但也有許多部份是從古至今都沒變的,舉例來說:
- 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
- 以問題為起點開始學習
- 老師做為引導的角色
這些部分算是PBL的核心。而有些東西則在PBL的路上被加入,像是課程結束後的考核(考試、評估......),一開始的PBL並不包含考試,但1992年,在McMaster的醫師執照失敗率持續上升後,他們加入了考核的機制,相關的資料可以看這一篇研究(測驗使學習維持於正道:關於測驗對於執照考試的影響)。講白話一點就是學生欠電,不考試都不好好讀書,有考試這些傢伙才會乖乖讀書,乖乖讀書才考得過醫師執照。
目標
PBL在今日的目標大致與過去相同,無非就是希望學生能尋找到自我學習、終身學習的技巧,以有彈性且整合過的方式來有效解決問題。
PBL流程
這一篇研究(由PBL來訓練21世紀的問題解決者)說明了PBL的三個主要步驟:
- 問題發展:也就是形成問題,這一階段的問題可以由老師、學生、或是雙方一同形成問題。這一個問題要有足夠的深度與複雜度(也就是「含金量」要夠高)
- 問題起始與探索:這一個階段要清楚定義問題,並對問題進行討論以及資料的收集。
- 問題解決:大家在收集資料並理解後共同得出問題正確的解答。
不過自己接觸的真實情況不完全如此,各家醫學系上課情況應該都不太一樣。這裡就不用專業教案(也就是真的討論醫學的教案)解釋流程,使用大一時討論的醫預教案作說明。
選主席和紀錄
就是選主席和紀錄。
主席負責引導討論,決定是否要前進下一個劇幕,紀錄負責把大家講的話或有疑問的部分在白板上記錄下來,最後看情況可能紀錄要負責在課程結束後口頭總結。
念劇幕
意義不明的步驟。可以聽同學朗讀能力如何。
好啦沒有那麼廢,同學念劇幕時,我們就會把一些自己看到的內容、有疑問想問大家的、想跟大家討論的部分標記下來。
討論(第一次上課)
PBL的大重點。
同一個教案第一次上課和第二次上課情況不同,第一次大家是提出看得的論點和關鍵字,發現一些疑問之處,舉例來說,討論的教案情境是一個病患抵達醫院已經OHCA(到院前心跳停止)了,病患有簽屬DNR(Do Not Resuscitate=大致是特定條件下不急救)家屬卻執意要救好了,討論的點可能會是:
- 家屬是否知道患者簽署DNR?(就劇幕本身討論)
- 家屬執意要急救的情況醫師論法律上可以怎麼做?(延伸劇幕的內容作討論)
- DNR詳細上來說是什麼?(提出對劇幕的疑問)
- 如果我們是醫師的話我們自己會怎麼做?(代入身分,換位思考)
- 如果要遂行患者生前簽屬DNR的意志,要怎麼說服家屬?(醫學人文相關的討論)
就這些問題,我們會分享我們所知道的,記下我們不知道的,討論彼此對於一些道德兩難議題的看法以及選擇。這裡可以看到很多人有趣的一面,其實滿有意思的,到了高年級PBL開始討論生理、病理、藥理等等科目後,這種樂趣就消失了。念劇幕和討論這兩部份每一劇幕都會重複一遍。
討論(第二次上課)
PBL的大大大重點,但建議看完「總結(第一次)」再回來看這部份。
第二次上課,我們會帶著查好的資料再討論一次上次課程總結所列的問題,然後報告我們所查到的部份,大家經常會將查到的資料或圖片放在大家共用的 Google 文件,方便大家上課時可以閱讀文件。大家各自報告完各自的範圍後,老師或許會補充一些他的看法和資料(老師有整份教案的參考資料),又或者問同學一些問題(大一時問題通常都還算好回答,但大三大四就真的有機會被問倒了XDD)。第二次上課的討論只會有一輪。
總結(第一次上課)
在下課前,我們會分配問題讓大家回去查(有些組別是人人都要查全部的問題,其實好像比較符合PBL的精神~~),老師也會提點一些資料蒐集的方向。
總結(第二次)/心得回饋
最後結束之前,老師會簡單總結,說明教案希望我們能思考的重點,以及老師自己的心得。而我們也會分享這一次教案自己的收穫、感觸、或是其他想法。
結語
文章長了一點,真是不好意思。
希望大家看完這篇都能有所收穫,使用到的連結與資料會放在下面。
論文或研究名稱的翻譯有些依據語境有些許偏差,還請多留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