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型中醫師

當你身體酸痛時你會怎麼辦?看中醫的傷科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看中醫的我們在看的可能不只是中醫而已。

感冒、頭痛、喉嚨痛、發燒、拉肚子,這些是一般人常見在看病時的主訴,不過我自己很幸運,這些事情在我身上很少發生,自己算得上健康寶寶。除了幼稚園前稍微比較常看醫生,國小之後跑醫院或診所通常都是急診(這樣好像也不是很好XDD)或是陪別人看病了。
說是這樣說,但自己很常這邊酸那邊痛,特別是腰,大三以後,醫學系考試都喜歡一個早上考完,考試前一周常常看一整天書,書看太久,腰就開始酸,酸到考試都過了一個禮拜了還繼續酸。某一次考完後,在同學推薦下就去學校附設的中醫院看傷科了。

在鳥籠大學好幾年,手機竟然沒有美德的照片(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分享一個小八卦,鳥籠大學的學生看一次中醫只要付五十元的部分負擔,免掛號費,算是小小的福利。

大家可能不知道中醫有分科,不過在醫院確實是會分科的,像我們鳥籠附醫的中醫分成內科、婦科、兒科、針灸科、診斷科、中西醫結合科、以及傷科。
傷科詳細的說明可以看這: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傷科簡介
簡單來說,就是治跌打損傷(當然不只如此)。

總之,因為效果不錯,就陸陸續續來了不少次,而這次因緣際會下,就掛了一位住院醫師的門診。
在治療時,他先是詢問哪裡不舒服,我簡單說明了我的情況,因為自己上課也學過臨床推理,所以用還滿符合標準模式的方式說明了自己的情況。
正常來說,醫生在進行治療或檢查時都要同步說明自己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不過說明程度就看醫生本人,像是處理肩膀時,你可以說:「幫你按一下肩膀肌肉」,又或者是說的專業一點:「幫你按一下斜方肌」。
當醫師在按我的手臂時,他問:「這邊會痠嗎?」

那時我的OS是:ㄎㄅ酸到爆啊,我自己按都沒那麼酸你是怎麼按的啦。

「恩,肱橈肌下層的肌肉有在痠的樣子。」我語氣平緩地說。
「哦,那這邊呢?」他又換了一個位子開始撥動。
我感覺了一下,便說:「感覺也是比較深層的肌肉,淺層的伸肌應該還好。」
自己其實是很想說是哪塊肌肉,但當下腦袋全都是酸的感覺,根本沒辦法好好思考,不過從這句開始之後,醫生開始越說越專業,越說越起勁,自己剛好也對中醫的手法和原理有興趣,就這樣一來一往,慢慢聊開了。

「醫師,你們在治療時,是從西醫還是中醫的角度在治療啊?」他在針灸時,我隨口問道。
「不瞞你說,我自己是用物治的方式來針灸的。」醫師說。「我自己大學時還滿喜歡研究不同理論的,研究研究就發現物理治療很多東西和中醫其實滿類似的。」
「那為什麼你會用物治的方式啊?」酥麻感漸漸從針灸處擴散。
「我自己在治療時會和病患解釋,可是中醫的理論很難跟病人解釋,而且自己也比較沒辦法接受那些看不到的東西。」

這麼誠實好嗎學長?我是OK啦但別人可不一定啊。

「我們中醫和物治啊都很常去外面學一些東西,其實是因為學校教的常常不夠用。」說的同時,他按了按我瘀青的腳指,腫脹的感覺突然變得鮮明。「其實今天很多治療的理論都是解剖列車上的。」
「解剖列車是什麼啊?」
「他算是一個比較新的理論,就是用肌筋膜經線的角度切入治療這樣。」
「經線跟中醫的大腸經或肺經是同一種東西嗎?」
「其實經線和經絡滿類似的,在人體走的路線有點像,自己有時候會兩種觀念混合起來用。」

美德很完全是離群索居,而且從建築色調來看也很異類(圖諞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區大樓配置)

就這樣聊著聊著,治療就結束了。整理衣裝時,自己不經意的說:「好可惜啊,當初志願沒選中醫,當初填了就上了。」

醫師笑了一下,悠悠的說:「不,還是好好念西醫比較好。」

那個笑五味雜陳,意味深遠。

------

附上治療後回家查資料爬文看到的一些文章:

學校還有老師嗎?

直面大趨勢/中醫產業的下一步

我們口口聲聲說尊重專業,但台灣醫療教育卻爛到不給學生變成真正的中醫師

------

想法嘛......想拍拍中醫系同學的肩膀,說一聲辛苦了。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