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系日常:那個人一定是台北人

大家高中以前十之八九都不會離開自己的家鄉,接觸的人通常跟自己有很多共通點,都住附近、都愛吃某家店、會考成績都差不多......。但到了醫學系,同學來自五湖四海,一起生活一段時間後就發現,我們好像真的不一樣。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戰南北,我還好啦,單純就是出生台北,喜歡台北,知道一些奇怪的地方梗,像是各地人怎麼上學、大家的駕照有什麼不同而已。讓我舉例一下好了:
你們宜蘭人是不是都是騎三星蔥上學啊?

你有沒有野豬駕照啊?

 雖然這些都是玩笑,但這其實顯示了我們小小的國家各地還是有很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伴隨這些來的就是一些好笑的刻板印象。


捷運與林立的高樓是很多人對台北的印象,但這才是我的台北印象

剛搬進宿舍時,最常見的聊天內容就是大家是哪裡人,其實想來很正常,畢竟大家總是從某一個地方來的嘛,總是能說說自己家鄉的樣子。

自己的室友W是一個重考生,他的故事為人請看這一篇:

醫學系日常:一樣米養百樣人

總之,比起那時剛上大學的我,W帶有一種經過社會洗禮(?的感覺,他那個嘴砲的個性到了現在也一點都沒改。在那時,我們一群新同學在聊天,反正就是尬聊,聊東聊西不知道聊什麼東西。

回到房間後,W信心滿滿地說:「欸,那個人一定是台北人。

「蛤?」我整個黑人問號,你是從哪裡看出他是台北人我怎麼都看不出來?

「阿他穿成那樣,講話那個樣子就台北人啊,你們台北人不是都潮潮的臉上寫著老子有錢嘛?」

哦wow,原來我也很潮,不過我確定我沒有很有錢。

「所以我也很潮哦?」

「你沒有,應屆生都跟你一樣一臉肥宅樣。」他迅速得出結論。

從那之後我開始認真感受大家之間的差別,最後得到了一些結論。


台北真的很棒,只要稍微往河邊或山上走就有很棒的風景


語言

大家是都講華語沒錯,但中南部的同學有些特別的語助詞身為台北人的我自己不太會用,舉例來說,像是「你腦袋燒壞逆?」、「啊不是說要......」、「是怎樣蛤」,總之台北人的語言就像是官話一樣,跟課本教的一模一樣,台北以外就有很多自己的用法。
除此之外是台語程度,當然也有台語很爛的南部人,但相對少見,我們這些北部小孩台語大部分爛透了,自己號稱台語不是很好,但中南部的同學都會說我們不會講台語QAQ。

金錢觀

這可能是我個人的生活水準造成的,但自己跟高雄來的同學對物價的感受很不同。像是吃一個排骨便當好了,85塊我會覺得很正常,是個OK的價格,但高雄的同學就覺得有點母湯了。然後我的生活費不含住宿是10000,但高雄的同學們普遍拿8000,他們覺得很夠用。稍微探聽過來自台北同學們的生活費,比較多是聽到10000。

交通

對自小生活在台北的我來說,出門搭捷運很正常,去大賣場或是出遠門家裡才開車,去近的地方買東西偶爾騎個機車,但中南部的同學完全不認同我這種觀點,他們認為,出門就是要開車,最起碼也要騎機車。
不過想一想其實很合理,台北市的大眾運輸真的很方便,搭公車前基本上沒什麼在看時刻表或App,反正這班走了搭別班就好。某一次在台中等公車,在太陽下等了20分鐘等到人快融化之後,我再也不敢不先看公車要不要來去搭車。

買房子

自己其實相對沒有特別在意要買什麼房子,但有高雄的同學說,他們就是要住透天厝,那才叫做房子。

國際化

這個不是我說的,是另一個同學說的,他說:「你們天龍人都很在乎學英文,要國際化怎樣的,我們南部人沒在管這個。」
我是不知道到底是有沒有這回事,不過高中時為了備審(X跟風(O,大家就跑去考多益,然後有同學考七百多全班墊底,也有人考九百多被滿分的笑,這算是荒謬的第一志願日常吧。

其實還有很多,不過要說還真的說不完,大家可以多多體會。
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跟同學吃飯時,一個不小心(其實就想要)大家就開始戰地方了,騎貢丸上學,周末回家考野豬三級,天龍人要回馬力喬亞、飛天三星蔥,內湖晚上沒路燈,什麼都來。說著說著,我就問我旁邊的同學:「你覺得我向台北人嗎?」
他看了看,抓了抓頭,誠懇地看著我說:「你比較像南部人。」

最後想提供一個笑話,住不起台北的大安區,可以住台中的大安區哦。

我是到大三才知道原來這裡也有大安區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