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路障之前:醫院實習分組大亂鬥(下)
學校就像是一個小型社會一樣,這句話是真的。拉票、遊說、棄保,所有民主政治裡面有的元素都出現了。是相信周圍的人,還是為自己的利益而投?
天啊,有種醫學系好灰暗的感覺。萬事都離不開政治啊。
先前情提要:
醫學系學生進醫院要分組見習,分組方式要自己投票決定,但大家有不同的立場,於是事情就逐漸變得複雜。細節請看前一篇:
正篇開始~~
在同學之間之中,最積極行動就屬於支持第一種方案,也就是自己找好組別的人,他們屬於系上相對活躍的人,社會資本堅強,找組這一種方式對他們來說是再好不過了,可以更大程度控制自己進醫院見習之後的人事物。這一群人在系上占約莫三分之一。
那麼另外三分之二呢?撇除系上的孤鳥們,接近半數人心中傾向第二種方案,也就是填迴避名單,並隨機分組。這種方案的支持源於幾種想法,像是:
- 大三時大體解剖課程以此方式分組時,認識了許多在自己交友圈以外的人
- 進醫院就像出社會,總不可能一輩子待在舒適圈吧?
- 擔心跟好朋友一組結果最後吵架,失去這位朋友
第三種方案,也就是兩到三人保證同一小組,填迴避名單並和隨機的人同組是在投票前一天提出的新方案,這個方案像是第一種和第二種的混合。支持者相對比較複雜一點,不乏前兩種方案的支持者。
根據同學之間做的民調,其實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支持者人數相當,所以投票當天會很刺激,這種情況造成方案二的支持者也被迫先找好組,免得最後方案一通過了,自己被迫要和不喜歡的人一組。
而這一種"被迫找組"的情況,其實也隱隱造成方案二的支持者往方案一的方向移動的可能。
怎樣,夠詭譎吧。還沒完呢。
方案三是投票前一天晚上被提出的,這攪亂了一池春水,到底方案二的支持者要怎麼辦?根據前一天晚上同學做的民調,方案三貌似有比方案二更高的支持度,但方案三的支持度也不及方案一。是不是該棄二保三?還是應該棄三保二?誰是這兩個方案中的宋楚瑜?
方案的演變大致就是如此了,在那一天晚上,許多支持方案一的人大力鼓吹,如果隨機分組,很容易一個不小心就和系上的幾個黑名單人物一組了,風險很大,要大家好好想想怎樣才是對的、自己如果隨機分組乾脆休學算了......等等。其實這些人讓我想到2018年選舉高雄市綠營支持者(不是價值理念上,單純針對投票案的行為)。
![]() |
歷史總在重演,你說呢? |
至於方案二三的支持者相對沉默,類似2018年的高雄韓粉(不是價值理念上,單純針對投票案的行為)。
不過比起這些,我覺得更值得深思的是這件事對系上大家的影響。
對於不屬於系上核心人物的人來說,找組當然是一個可以掌握自己命運的方式,可是相對的,自己掌握命運也意味著自己要耗費心神去行動,去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這種一再思考、篩選、排列的過程其實對大部分社會資本不是那麼堅強的人是很辛苦的。很少人是孤單的,但人都會怕孤單,這種壓力其實很傷害彼此的感情。為什麼是他而不是我跟他一組?我們不要跟她一組嗎?我是不是沒朋友?我們是朋友嗎?
這些問題會一再在這類自己找組的事情中發生,消耗我們系上的共同社會資本。而這一切對大家的傷害都只是為了成全想要,而且早就已經找好組的人。
其實說到這裡,我的立場已經滿明顯了XDD。
我只是希望這一年後,大家依舊是朋友。
最後,許多搖擺不定在二和三之間的人選擇了三作為最後支持方案,並口耳相傳,而三也以些微過半,成為最終方案。
至於要不要和友系一起混編的方案,不要以兩票之差贏過了要的方案。
你問我投了什麼?
我投不要,但......我其實都可以,我也沒想到我隨便選竟然會有這麼有差XDD。
![]() |
就像2004年的大選一樣呢 |
最後,和我同一小組的同學人都十分不錯,但大組就......(掩面。
我不後悔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就是民主。
資料來源:
Ettoday新聞雲、蘋果日報
你的文章都好有趣XDD
回覆刪除期待日後的更新!
(不過蠻好奇最後系上黑名單是聚集在同一組嗎?那因為人數關係,還是有可能發生迴避名單失效的狀況?)
謝謝你喜歡~~我有空再寫一些吧。
刪除如果某人被全部人迴避,那麼全部人的迴避都會失效XDD。
然後沒錯,有兩個黑名單被塞到同個小組了O.O,為我的同學們默哀QQ。